WFU

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

疫情下的台灣,就像青春期的孩子

 作者:黃世綱醫師


疫情下的台灣,就像青春期的孩子


我很好奇,關於這幾天3位數的確診數字,大家的「感覺」是什麼呢?

惶恐?擔憂?還是煩惱?

我想,應該都有一點,但是,和去年相比,心情是不是有那麼一點不一樣了?

我認為,疫情下,現在的台灣,就像是「經歷過青春期的孩子」。

一開始,懵懵懂懂,對於青春期即將發生的劇變一無所知。

(當時,沒有人知道,疫情會造成生活上天翻地覆的變化。)

忽然間,狂風暴雨,內心充滿狂躁與叛逆,各種的聲音與意見紛陳而至,你有你的想法,我有我的主見,水火不融!

(該不該封城?該不該普篩?該不該打疫苗?各方意見隔空交戰。)

慢慢的,雨勢漸歇,在自我的徬徨與他人的質疑聲中,一路摸索,且戰且走。

(質疑的聲音一直都在,警戒降級,開放餐食內用,國境開放,真的是對的嗎?)

就像青春期過後的孩子,最後,感受到自己穩健的成長,也終於能夠接納自己的不完美。

(練習了一整年,也忐忑了一整年,是不是該往前走了?)

這條路上,最重要的,不是堅持已見,不是摸索,不是接納,而是「成長」。

成長,意味著不願待在原地;

離開舒適圈,暗示著,這不會是一個舒服的過程。

不舒服、讓人擔心,但,無可避免,就像青春期終究會來,孩子終究得長大。

我想起,有時在健兒門診,孩子的發展快了些,很快就學會了下個階段的事情,爸爸媽媽會緊張的問:

「他才八個月,就想要站起來,我是不是該禁止他?」

我會笑笑的說:

「他會這麼做,就表示他的大腦和身體已經準備好了!」

準備好了
用新的視角
看待這個世界。

準備好了
每一次的跌倒

也準備好了
用自己的力氣
再一次

站起來。


我希望,我們也準備好了

在疫情之下,
在清零與共存之間,
理智的選擇了那條,
不容易
卻能讓我們持續前進的

道路。
  




歡迎社群分享。如需全文轉載編輯,請與我聯絡 Dr.GrowUp@gmail.com,禁止修改文章內文,禁止商業使用,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。黃世綱醫師保留著作權 © Shih-Kang Huang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