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黃世綱醫師
每到寒暑假,兒童內分泌科門診總會出現熟悉的提問──
「醫生,我孩子最近長得慢,該不會生長板已經閉合了吧?」
不少國中、高中的家長也會帶孩子來評估,擔心孩子的生長板是不是已經閉合了:
「有人說,生長板閉合了就再也長不高了,這是真的嗎?」
你可能也在親友間的閒聊中聽過「生長板」這個詞,但當我們進一步問:「生長板到底長什麼樣?在哪個部位?」十個裡有九個都答不上來。
其實,這也不意外,因為──連醫生都沒真的見過生長板。
為什麼這個影響身高關鍵的「生長板」,會如此神秘,甚至讓專業的醫生都無法直接觀察?
「身體裡真的有這麼一塊『板子』嗎?它藏在哪裡?」
答案是:真的有,而且不只一塊!
接下來,就讓我帶你全面解析這個藏在骨骼深處、影響孩子一生身高發展的重要角色──生長板。
【快速導覽】
生長板在哪裡?了解孩子身體裡的「長高熱區」
生長板(Growth Plate, Epiphyseal
Plate)位於人體「長骨」的兩端──也就是四肢骨頭的末端區域。這塊由軟骨組成的區域,正是推動孩子骨骼延長身高成長的「熱區」。
你可以想像,一位孩子正從遠方走來,撐起他身形的,就是那套熟悉的骨骼系統。而其中,像手指、手掌、前臂、上臂、大腿、小腿這些細長的骨頭,在醫學上統稱為「長骨」。
這些長骨的兩端,就是生長板所在的位置。
在孩子小時候,這些長骨會隨著年齡持續延長。推動它們不斷「拉長」的秘密,就藏在骨頭末端那塊彈性十足、看起來像是「板子」的區域——生長板。
這些隱藏在孩子骨骼末端的生長板,是支撐骨骼發育的主力工程,決定孩子的身高能不能「再往上長」!
生長板如何影響孩子的身高?從骨骼成長看懂長高機制
孩子的身高成長,就像一棟正在興建的大樓,一層一層逐步堆高。這背後的「建築工程」,其實就是靠生長板在默默推動。
你可以把生長板想像成尚未完工的樓層──裡面充滿了正忙碌工作的「工人」:軟骨細胞。他們在「生長激素」這位工頭的指揮下,不眠不休地建造著骨頭,也就讓孩子的身高一天一天長高。
生長板愈活躍,孩子就愈有長高的潛力。
事實上,不只身高,孩子身體中所有需要延長的骨頭,都需要靠生長板來完成成長任務。舉例來說:
- 手指的生長板讓指骨變長,手指更加修長
- 小腿與大腿的生長板則延長腿骨,推動身高明顯增長
這些分布於手掌、手臂、腿部等位置的生長板,就是支撐孩子整體骨骼發育的核心
生長板可以自己檢查嗎?該怎麼知道孩子的生長板狀況?
很多家長會問:「生長板這麼重要,能不能自己檢查?」
可惜的是,生長板無法靠肉眼觀察,也不能用簡單的在家自行檢查。目前判斷生長板是否仍在發育中,最常見的方法是照X光。
但有趣的是──X光片其實照不到生長板本身。
原因在於:X光只能顯現「密度較高」的組織,例如骨頭;而生長板是由軟骨細胞構成,密度較低,不會清楚出現在X光影像上。
不過,醫師仍能間接觀察到生長板的位置與狀況:那會是一條「黑色縫隙」,位於兩塊硬骨之間,只要黑色縫隙還存在,也就代表生長板還沒閉合。
那麼,難道都沒有辦法看清楚生長板了嗎?
倒也不一定,透過生長板超音波,還是可以約略看出生長板的厚薄與成熟的程度。
生長板閉合後還會長高嗎?認識身高成長的最後一哩路
很多家長關心:「生長板閉合後,孩子是不是就無法再長高了?」
答案是:大多數情況下,是的。
當孩子年齡增長,X光片上的生長板縫隙會逐漸變窄,最終完全消失──這個過程就稱為「生長板閉合」。
一旦生長板閉合,代表骨骼結構已趨成熟,身高將不再明顯增加。
舉例來說,膝蓋附近的長骨生長板若出現閉合現象,通常就代表孩子的身高成長已接近終點。
你可以把生長板閉合,想像成一座橋的完工:
一邊的「工人」從河岸這端開始搭建,另一邊也同步施工,最終在橋的正中央「會合」,整座橋就完工了!
這兩端的工人,象徵著骨頭兩側的生長板細胞;而橋面會合,就是生長板閉合的過程──骨骼結構不再延長,身高成長自然告一段落。
生長板幾歲會閉合?男女閉合時間與骨齡判斷一次看懂
生長板的閉合時間,與孩子的性別、骨齡、部位位置都有關係。
通常,女生會比男生提早閉合,而且骨頭末端(例如指尖)也會比中軸部位(例如腿骨)更早完成閉合。
▍生長板閉合的順序是怎麼來的?
人體的生長板會按照特定順序逐步閉合,並非一夕之間發生:
先閉合的部位:指尖、生長板密集的小骨頭(如手指、手掌)
後閉合的部位:手腕、手肘、膝蓋、大腿骨等
▍男生 vs 女生的生長板閉合時間比較
-
男孩:
骨齡15歲:指尖生長板開始閉合
骨齡16~17歲:手腕生長板逐漸成熟
骨齡18歲:手腕生長板幾乎完全閉合
-
女孩:
骨齡13歲:指尖已閉合
骨齡16歲:手腕生長板大多完成閉合
由此可見,女孩的生長板大約提早男生2年閉合。
▍骨齡 ≠ 實際年齡,怎麼分辨?
很多家長會問:「我家孩子現在15歲,生長板應該還沒閉合吧?」
其實不一定!這就得看「骨齡」而非實際年齡。
例如:女孩的骨齡若已達16歲,即使實際年齡只有14歲,生長板也可能接近閉合,成長空間有限。
骨齡是透過X光觀察骨骼成熟度判斷的,而在青春期,骨齡常會比實際年齡提前1~2歲。
換算推估如下:
女生的生長板約在實際年齡15歲左右閉合。
男生則是在17歲左右閉合。
如何知道生長板是否閉合?一張「骨齡X光」就能看出來
想知道孩子的生長板閉合了沒,最快速、最實用的方式就是:照一張手部X光片,進行骨齡判讀。
為什麼是手部?
因為孩子的四肢與手指都有生長板,而手部X光可以一次看到最多的生長板部位,包含:手指的生長板、手掌的生長板、手腕與前臂連接處的生長板,這些全都在一張骨齡X光片下一覽無遺。
醫師怎麼看骨齡?如何預測成長潛力?
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會根據骨齡X光片,觀察生長板的開合狀態、骨骼的成熟程度,進行所謂的「骨齡分析」。
骨齡檢查可以提供以下資訊:生長板是否已接近閉合、骨頭的成熟速度快或慢、孩子的整體成長進度與發育潛力、預測未來可能的「最終身高區間」。
對於想知道孩子「還能不能再長高」、「該不該進一步介入」的家長來說,骨齡X光是最具參考價值的檢查工具。
孩子該不該照生長板?骨齡檢查背後的真正意義?
你可能聽過其他家長這樣說:
「最近有同學去照了生長板,我是不是也該帶孩子去檢查一下?」
但其實,醫學上並沒有「單獨針對生長板」的檢查。我們口中常說的「生長板檢查」,其實是「骨齡X光判讀」中的一個項目,用來間接評估孩子發育成熟度的指標之一。
在你決定前要不要帶孩子檢查生長板之前,請先問問自己:
- 是不是因為孩子比同齡人矮一截,想確認是不是生長出問題?
- 是不是擔心生長板已經閉合,錯過長高機會?
- 還是只是出於好奇,看大家做我也來做?
對生長板與長高機會感到好奇,是人之常情,但我想提醒爸爸媽媽一件事:檢查生長板本身,不會直接讓孩子長得更高。
檢查的結果改變不了真正該做的事。如果檢查結果顯示:生長板還開著,表示還有長高空間,但孩子要做的仍是:均衡飲食、運動、早睡。如果檢查結果是:生長板快閉合了,那麼孩子現在更應該把握機會:均衡飲食、運動、早睡。
與其「照不照」,不如「做不做」,無論是否做生長板檢查,要讓孩子長得更高,靠的不是檢查報告,而是健康的生活習慣。
無論是否做生長板檢查,想讓孩子長得更高,該做的事情都是一樣的。而一個健康的孩子,生長板成熟和閉合的時間都有自己的節奏,我們其實不需要太在意生長板的狀況。。
生長板閉合了怎麼辦?爸媽最該給孩子的,不是身高,而是信心
檢查後發現孩子的生長板已經閉合,是不是就代表「一切都太遲了」?
絕對不是。
我們必須認清一件事──身高,只是孩子發育的一部分,不是全部。
▍別讓生長板閉合,變成孩子心理的壓力
有些爸媽會不自覺地把「生長板閉合」視為一種定罪式的終點,甚至不小心傳遞給孩子一種訊息:
「你長不高了,再努力也沒用了。」
這樣的想法,對孩子其實很傷。
你能想像嗎?一個孩子因為一句話,就放棄運動、熬夜追劇,覺得一切努力沒意義──這才是真正會影響健康、影響未來發展的事。
我們應該客觀看待「生長板閉合」這件事。
我最擔心的是爸爸媽媽們把「生長板閉合」當成對身高的無情判決。
我們要提醒自己:面對這件事的態度,會大大影響孩子對自己身材的看法。
「反正我再怎麼運動和早睡,也不會長高了⋯⋯」如果孩子這麼想,會不會因此拒絕運動、作息更加混亂呢?
我們不希望「生長板閉合」讓孩子意志消沉,對吧?
所以,與其讓心情被生長板的閉合程度所左右,不如坦然接受孩子發育成熟的事實。成長的路上,父母和孩子要煩心的事情已經夠多了,就別讓「生長板閉不閉合」來影響孩子的心情。
有句話說得很好:「逝者已矣,來者可追」,儘管「身高的成長」對孩子來說已經成為過去式,但「健康的身體」依然是未來我們要和孩子一起努力追求的目標。
生長板是孩子長高的好朋友,爸媽怎麼陪它一起努力?
我認為,面對生長板最好的態度,應該像對待一位好朋友。
好朋友有難時,我們一定會全力相助!但真正的好朋友,平時不需要時時聯繫,日子風平浪靜時,我們只會默默在心底支持著對方,各自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。
生長板也是如此。
除非孩子的成長發育出現了意料之外的變化,例如:長得太快或太慢,否則我們不應該常常去打擾它。因為好奇而去檢查生長板,往往會帶來更多的擔憂,讓我們因為生長板的閉合程度而感到忐忑不安。
生長板,就像是孩子長高過程中的好夥伴,它不需要我們時時刻刻的關注,而是需要我們給予實際的支持。適度的運動、均衡的營養、充足的睡眠,都是善待生長板的方法。當孩子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,生長板成長時便沒有後顧之憂,就能卯足全力,幫助孩子順利長高!
剛剛好醫師畫重點
- 生長板位於身體長條狀骨骼的末端,負責骨骼的成長,是孩子長高最關鍵的區域。
- 生長板由軟骨細胞構成,因為組織硬度低,在X光影像上的生長板,是硬骨與硬骨之間一道黑色的縫隙。
- 觀察這道黑色縫隙的寬度,醫師可以「間接」推估生長板的閉合程度。
- 照一張骨齡,就能一次看到最多的生長板。
- 生長板閉合,雖然是身高成長的終點,但也意味著孩子進入了下一個人生階段。
- 均衡飲食、適度運動、充足睡眠,是我們能送給生長板最好的禮物。
找專科醫師進一步諮詢
更新:2025-03-27
參考資料
- Cree M. Gaskin. Skeletal Development of the Hand and Wrist: A Radiographic Atlas and Digital Bone Age Companion.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 2011.
- Ağırdil Y. The growth plate: a physiologic overview. EFORT Open Rev. 2020 Sep 10;5(8):498-507.
- Klein DA, Emerick JE, Sylvester JE, Vogt KS. Disorders of Puberty: An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. Am Fam Physician. 2017 Nov 1;96(9):590-599. PMID: 29094880.
歡迎社群分享。如需全文轉載編輯,請與我聯絡 Dr.GrowUp@gmail.com,禁止修改文章內文,禁止商業使用,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。黃世綱醫師保留著作權
© Shih-Kang Huang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