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7月14日 星期五

骨齡100問,一篇解答所有關於骨齡的疑惑

作者:黃世綱醫師
  
何時需要去照骨齡?

身高,是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,家長最在意的一項身體特徵,孩子能高人一等,是所有爸爸媽媽的期盼。

因此,圍繞著「身高」所產生的各項服務應運而生,與身高相關的檢驗、藥品、保健食品,林林總總不勝枚舉。

其中,帶孩子去測骨齡在家長之間蔚為風潮,孩子甚至會和同學討論彼此骨齡的快慢。為了回答家長對於骨齡檢測的疑問,同時,避免此一醫療檢測被濫用或誤用,這篇文章,以學術文獻為依據,配合個人在兒童成長領域之經驗,希望能解答家長對於骨齡的疑惑,讓爸爸媽媽們了解關於骨齡的一切!



骨齡是什麼?何時測骨齡?骨齡100問


如需轉載編輯,請與我聯絡 Dr.GrowUp@gmail.com,禁止修改文章內文,禁止商業使用,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。黃世綱醫師保留著作權。


最近更新日:2023-09-11
(持續更新中)


常常彈鋼琴、拉小提琴會影響骨齡嗎?

彈鋼琴與拉小提琴並不會影響骨齡的判讀。骨齡,是醫師依據兒童手部骨骼形態與生長板隨時間之變化,所判斷出的數值,除非手部受到嚴重的傷害,否則,一般的日常工作與樂器演奏並不會影響骨骼形態,自然也不會影響骨齡。



聽說可以透過骨齡預測兒童成年身高,真的嗎?

是的,可以透過骨齡預測成年身高。骨齡,反映的是兒童骨骼的成熟度,以及生長板閉合的進度,生長板閉合,表示身高成長完成。因此,骨齡與身高的確存在著相關性,也的確存在著使用骨齡預估成年身高的公式。然而,兒童的成長是一個動態的變化,透過單一次骨齡來預估成年身高,需仰賴有經驗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執行,一般來說,需要同時考量孩子當下的發育現況,透過定期的骨齡追蹤,反覆修正預測值。



骨齡為何是照左手呢?

因為左手為非慣用手,且多數《骨齡圖譜》之參照圖片皆以左手為比較基準。之所以會使用左手做為骨齡的標準範本,主要與骨齡圖譜創發的年代有關。骨齡圖譜制定的年代,歐美童工數量仍多,慣用手右手因工作而受傷的也多,為了避免骨骼傷害影響判讀,所以當初骨齡圖譜在制定時,採用左手作為判讀基準。




骨齡超前和骨齡加速有什麼不同?

骨齡超前,指的是骨齡超出孩子的實際年齡兩歲以上。骨齡加速指的則是:在追蹤骨齡的期間,骨齡成熟的速度大幅增加。嚴格說起來,兩者有些許的差別。但是,造成骨齡超前與骨齡加速的原因大致相同,例如:性早熟、肥胖、甲狀腺機能亢進等。




手掌比較大,手指比較長,會影響骨齡嗎?

不會,手掌大小與手指長度不會影響骨齡。骨齡,是手部區域的骨骼成熟度,每個健康的孩子其骨骼型態的變化都是可預期的,醫師依據骨骼型態來給予成熟度的評分,進而得出骨齡,並不會受到手掌大小與手指長度影響。



關於《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》《健康存摺》App 內的骨齡報告,為何與醫師在門診判讀的骨齡不同?

《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》、《健康存摺》App 內的骨齡報告,是由醫療院所的放射科醫師判讀的,跟實際上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於門診判讀的會有一些差異。一般來說,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因為實際掌握孩子的成長發育狀況,判讀結果較為準確。此外,孩子在醫院照骨齡時,每次負責判讀的放射科醫師可能不會是同一人,也不一定會參考孩子「前一次」的骨齡,因此在判讀上,就會產生落差。



骨齡會減少嗎,骨齡會變年輕嗎?

骨齡不會減少。左手骨骼的型態變化,稱作骨齡,在兒童身上,隨著年紀增加,骨骼型態只會越來越成熟,因此骨齡是不會減少的。



坊間生技醫療公司提供兒童 AI 骨齡判讀報告並預測身高,可信嗎?

骨齡判讀屬於專業的醫療檢驗,透過骨齡進行身高預測,進而決定診治方向,屬醫療行為,需由專業的醫師進行。未經醫師實地確認兒童遺傳特性與第二性徵發育現況,單以骨齡進行身高預測,其準確度堪慮。此外,目前被廣泛使用,藉由骨齡預估身高之計算法,其演算基礎來自於 1930 年代美國的白人族群,不見得適用於亞洲族群,加上各家 AI 廠商所使用的計算參數與公式,可能久未更新,若預估身高錯誤,更可能因此延誤最佳的診治時機。



要如何才能看懂骨齡?

要看懂骨齡,需要對照「骨齡圖譜」,或針對手部各骨骼的型態變化給予評分加總後,方能得知骨齡。前者會使用美國史丹佛醫學院(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)的 Greulich 教授和解剖學專家 Pyle 所制定的 GP 法,後者則會使用英國的 Tanner 教授和人體測量學家 Whitehouse 於西元創立的 TW 法 。理解並記憶手部骨骼隨著兒童生理成熟而產生的各種變化,是看懂骨齡的關鍵,以兒科醫師為例,需經過兒童內分泌專科訓練至少兩年以上,取得執照獲得認證後,才具有判讀骨齡之資格。



照骨齡要掛哪一科?

照骨齡可以掛兒童內分泌科。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在醫學中心經過兩年以上的骨齡判讀訓練,通過考試,才可取得兒童內分泌科執照。其他科醫師或 AI 判讀的骨齡報告僅能當作參考。



照骨齡會浪費醫療資源嗎?

孩子沒有症狀,家長仍想透過骨齡了解孩子的成長現況,這是「健康檢查」,沒有包含在健保補助的範疇中,家長需自行支付檢驗和諮詢費用。當孩子的成長發育沒有異常,家長卻央求醫師照骨齡,就是在浪費健保和醫療資源。以診治疾病為出發點時,醫師不一定得仰賴骨齡來確認孩子的成長發育現況,大多數情況下,透過生長曲線與第二性徵的狀態,就已經能判斷孩子成長發育是否正常。



骨齡成熟,就真的不會再長高了嗎?

不一定,即使骨齡接近成年人的成熟度,仍有可能再長高。這是因為骨齡 X 光顯示的是手掌與手腕的生長板狀況,僅能部分代表身高成長的進度。即使手部的生長板已經癒合,人體下肢,包含髖關節、膝關節以及踝關節,都有其生長板,仍可能讓下肢肢體延長,使得身高持續成長。



幾歲之後最好不要再照骨齡?

男生 16 歲、或女生 14 歲以後,不建議照骨齡。超過上述年紀,手部大部分的生長板都已經癒合了,成長期也接近尾聲,健康的孩子即使在這個時間照了骨齡,也不會對身高有任何的幫助。

對孩子來說,此時反倒有可能因為照了骨齡,發現生長板癒合,誤以為不會再長高,進而失去對自身健康努力的動力。

對於家長來說,當孩子年紀小時沒照過骨齡,卻在男生 16 歲或女生 14 歲之後才照了第一張骨齡,有很大的機率會發現成長發育接近尾聲,因而感到震驚與錯愕。

面對讓人無所適從的骨齡檢查結果,若非有診治疾病之必要,不建議年紀太大的孩子照骨齡。



台北有哪裡可以照骨齡?

兒童內分泌科專科醫師駐診的醫院,大多可以進行骨齡檢查。另外,大型的婦幼診所,或兒童成長診所,都可以照骨齡。

診所:愛群兒童成長診所、成長空間診所、禾馨民權婦幼診所等。

醫院:馬偕兒童醫院、台大醫院、台北國泰醫院、台北長庚醫院、台北榮民總醫院、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等。



骨齡代表什麼?

骨齡,代表的是孩子骨骼的成熟度,亦即骨頭的年紀。在一般的孩子身上,骨齡代表的是孩子的成長進度。相較於實際年齡,骨齡更能反映孩子成長發育的現況。此外,骨齡與實際年齡之差異,是醫師用來診治特定疾病的輔助檢驗,發育時間過早的性早熟、導致身材矮小的生長激素不足,都會導致骨齡與實際年紀產生落差。 



如何知道自己的骨齡?

照一張左手掌的 X 光片,就能知道自己的骨齡。然而,骨齡的確切年紀,必須由有經驗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實際讀片,再對照骨齡圖譜,或透過特定的骨齡判讀法,經過計算後,才會得出骨骼的年紀。因此,要知道自己的骨齡,必須經過兩個步驟,包含手部 X 光片的拍攝,加上醫師判讀。隨著 AI 科技的發展,AI 骨齡判讀軟體,也可以加速醫師判讀的過程。 



骨齡可以長到幾歲?

男生身高可以長到骨齡 16 歲,女生身高則可以長到骨齡 14 歲,以上是多數兒童內分泌專家的共識。然而,個體之間或多或少會有差異,建議家長與孩子不應完全以骨齡年紀當作身高成長是否結束的指標。骨齡是左手 X 光照片,照片上的生長板才是決定身高是否可以繼續成長的關鍵,而手部的生長板也不見得能完全代表全身的成長進度,所以,即使男生骨齡已經達到 16 歲,女生的骨齡達到 14 歲,其身高依然有可能逐漸增加。不過,當骨齡超過上述的年紀,也意味著孩子的成長接近尾聲,身高成長的速度會逐漸趨緩。 



AI 判讀骨齡之報告,是否準確?

AI 判讀骨齡所得之報告,較為客觀,準確性與一致性也較高,相較於醫師因經驗多寡影響到判讀的準確性,AI 提供了另一種判讀骨齡的選擇。然而,在診治疾病方面,AI 遠不如經過訓練的兒童內分泌科醫師。這是因為 AI 聚焦於骨齡分析上,會忽略特定疾病於骨骼上呈現之變異,例如:骨骼礦物質化不良的佝僂症(Rickets)、或是造成身材矮小的透納氏症(Turner syndrome)等,其在骨齡 X 光上都有特定之表現,單純判讀骨齡之 AI ,並無法像醫師那般,在評估手部骨骼時一併進行相關疾病之診斷。儘管早在 2008 年,美國已有 AI 骨齡判讀系統投入醫療場域,在當今的骨齡判讀與兒童成長評估上,AI 仍僅能勝任輔助判讀骨齡之角色。 



可以找骨科照骨齡嗎?

不建議至骨科照骨齡,兒童成長發育,是極為專業的領域,骨齡判讀與解釋,屬於兒童內分泌科的專業範疇。一般骨科醫師對於兒童成長發育沒有相應的經驗,平時處理的醫療業務多以成人為主,若家長到骨科要求照骨齡,對於骨科醫師而言,是一件極為陌生的工作,也會加重其臨床上的負擔進而造成骨科醫師困擾。訪間許多家長聽聞「骨齡」二字,便以為要找骨科醫師檢測骨齡,這是非常大的誤會。兒童成長的機會只有一次,交由非專科的醫師來安排檢查、判讀報告,若未能準確評估成長發育之現況,耽誤進一步介入之時機,也不是家長所樂見的。



照骨齡要多少錢?測骨齡需要多少費用?

檢測骨齡之費用,端看是否由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解釋而定。照一張骨齡,加上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的判讀費用,約為新台幣 1200 - 2500 元。其價格差異主要來自於兒童內分泌科醫師判讀骨齡之經驗,並且,基於骨齡解釋孩子成長發育現況的諮詢費用。醫學中心由放射科醫師判讀骨齡並繕打報告,測骨齡費用相對較低,但放射科醫師並非孩子的主治醫師,也沒有機會當面向家長解釋骨齡與成長發育之關係。單純只照骨齡 X 光,僅有拍攝之成本費用,若無兒童內分泌科醫師深入解釋,骨齡檢查之意義不大,且骨齡超前與落後均可能造成父母之焦慮。 



坊間某些機構與檢驗所,照骨齡費用較為低廉,我需要注意什麼?

檢驗所僅負責骨齡 X 光之拍攝,不負責判讀,費用自然較低。此外,針對兒童成長發育評估,骨齡之判讀與解釋攸關後續追蹤與治療計畫,當有些可檢測骨齡之診所、機構以「低廉的照骨齡費用」攬客,解釋和判讀骨齡的成本,便會以其他的形式,轉嫁到家長和孩子身上,例如:因骨齡超前,直接建議接受長達 2-3 年以上的藥物療程,如此作法即是以「低廉檢驗為攬客之入口,達到療程與藥物銷售之目的」。家長需明辨是非,謹慎小心,若因為照了一張骨齡,而被建議立刻接受藥物治療,強烈建議請第二位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重新評估。 




講座邀約與合作,與我聯絡

E-mail: Dr.GrowUp@gmail.com





如需轉載編輯,請與我聯絡 Dr.GrowUp@gmail.com,禁止修改文章內文,禁止商業使用,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。黃世綱醫師保留著作權 © Shih-Kang Huang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