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黃世綱醫師
性早熟的定義是:女孩 8 歲前,男孩 9
歲前出現第二性徵。性早熟的孩子因為成長期提早結束,可能導致成年身材矮小。提早報到的初經,更讓性早熟女孩在同儕中備感壓力。針對性早熟的孩子,在治療上,得使用性早熟抑制針,來延緩性早熟的速度,減輕性早熟對身高造成的影響。當孩子被診斷為性早熟,或者疑似有性早熟跡象時,身為家長的你,最需要做的,就是穩住陣腳,跟著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的腳步,陪孩子一起面對性早熟。
這篇文章詳細說明了性早熟的治療方式,介紹性早熟的原因、性早熟的分類、性早熟的症狀,同時告訴你,如果孩子因性早熟來看診,醫師會安排哪些檢查?又會怎麼幫助性早熟的孩子?而帶孩子來性早熟門診前,家長又該做好哪些準備?無論是看診前,或是看診後,這篇文章可以讓你全盤了解性早熟!
女孩正常的發育時間是 8 到 13 歲,男孩則是 9 到 14 歲。女孩在 8
歲之前,出現乳暈下硬塊、胸部乳房隆起,或是在 10
歲前初經來潮,就是性早熟。男孩在 9 歲前,出現睪丸變大、陰莖變粗、陰毛腋毛成長,甚至變聲,就是性早熟。
在評估性早熟時,第二性徵出現的時間最為重要,會決定孩子究竟屬於「早發育」或是真正的「性早熟」。
當你懷疑孩子太早發育,又或是孩子已經被醫生診斷為性早熟,可以先瀏覽《女孩性早熟懶人包》,這份7分鐘的影片,會讓你對性早熟有基本的概念。
該如何治療性早熟?
治療性早熟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,就是使用「性早熟抑制針」(性釋素類似物
GnRH
analogue)直接抑制來自腦部的發育訊號,暫停性早熟的進程。一般需要施打在孩子的手臂或臀部,這也就是一般家長聽說的「打針治療」。
性早熟抑制針需每隔 1 - 3
個月規律注射,該選擇哪一種劑型的性早熟抑制針,以及治療的療程,需要與醫師仔細討論,一般需規則用藥
1-2 年以上。由於每個孩子早熟的程度不同,用藥頻率也不同,性早熟每年的治療費用約為新台幣 80,000-120,000 元不等。
性早熟的針劑注射,就像是平時打預防針一樣,選擇手臂或臀部的部位注射,多數孩子都能接受。治療性早熟期間,月經會暫停、延後,一直到療程結束,停止治療後一段時間,發育和月經才會重新開始。一般來說,性早熟的抑制針副作用少,也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生育能力。
然而,性早熟的針劑能抑制的,僅是來自於腦部中樞的發育訊號。若孩子的性早熟並非由腦部驅動的「中樞性性早熟」,使用性早熟抑制針,並沒有辦法抑制發育。所以,在開始用藥之前,正確診斷出「是哪一類型」的性早熟,找出性早熟的原因,是否有容易引起性早熟的「疾病」,才是家長應該關注的重點。
延伸閱讀:
性早熟會有什麼症狀?
女孩性早熟最初的症狀為 8
歲前乳房發育,乳暈略為浮出,且乳暈下觸摸到硬塊,觸摸時孩子會有疼痛感,可能僅有單邊,也可能雙側乳房同時發育。性早熟男孩的症狀則是
9 歲前睪丸體積變大超過 4 mL 或長徑超過 2.5 cm,但因為不易察覺,往往父母會等到男孩子變聲了才驚覺有異。
長高的速度加快,也是性早熟的症狀之一。當孩子體內的性荷爾蒙上升,就會刺激腦部分泌較多的生長激素,使得孩子明顯長高,但隨著性荷爾蒙濃度持續上升,關乎身高能否繼續增加的生長板,在高濃度的荷爾蒙刺激下,就會提早閉合,導致性早熟的孩子短時間內長高速度快,但成長期卻比一般孩子來的短,最後成年身高反而比別人矮。
性早熟的原因與分類
男女性早熟發生的比例,大約是 1:10,女孩性早熟的發生率是男孩的 10
倍,女孩性早熟比男孩常見許多。
女孩性早熟的原因中,最常見的是病因不明的「中樞性性早熟」,又稱作「特發性性早熟」,腦部因為不明原因,提早釋放了發育的訊號。性早熟的女孩,有
90-95%
是屬於這種狀況,除了影響發育步調與成年身高之外,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。
然而,男孩性早熟的原因,則有可能是疾病所致,約有 40-80%
的男孩性早熟,是因為腦部腫瘤所引起。
除了上述由腦部中樞引起的「中樞性性早熟」,另外,非腦部因素造成的性早熟則稱作「周邊性性早熟」,例如:腎上腺腫瘤、睪丸腫瘤、卵巢囊腫,或孩子誤食含有雌激素的藥物、塗抹到含有雌激素的乳液等。
不同種類的性早熟,原因不同,治療方式也不同,中樞性性早熟可以使用「性早熟抑制針」加以抑制,周邊性性早熟則需要針對病因個別處理。
此外,近代性早熟的發生率明顯上升,環境荷爾蒙、塑化劑、過剩的營養、肥胖的體態、甚至生活中的壓力,都是造成當代孩童容易性早熟的原因。
延伸閱讀:
如何評估性早熟?
帶孩子到門診評估性早熟,醫師會這麽做:
詢問病史與症狀:孩子第二性徵出現的年紀、出生的體重、是否有其他症狀、父母的身高、父母發育的特性、母親是否較早來初經。兄弟姐妹是否有人性早熟,是否長期食用保健食品、補品,目前正在使用的藥物?有沒有合併腦部症狀,如頭痛、視力模糊、眼睛部分區域看不清楚?
檢查身體概況:測量孩子的身高體重、計算孩子長高的速度,針對孩子的第二性徵(女孩的乳房與男孩的睪丸)觸診、檢查孩子腋下與會陰毛髮生長的狀況。
血液檢查:抽血檢測血中性荷爾蒙的濃度,包含雌激素 E2(Estradiol)、雄性素
Testosterone、黃體生成素 LH(Luteinizing Hormone)、濾泡刺激素
FSH(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
)等。也會評估其他可能讓骨齡超前的荷爾蒙,如甲狀腺素。
性釋素刺激測試:GnRH stimulation test,給予檢查藥物,一段時間內連續收集血液檢體,觀察體內性荷爾蒙的濃度變化,用以分辨中樞性性早熟或周邊性性早熟。
腹部超音波檢查:以非侵入式的超音波,沿下腹部掃描,檢查女孩子宮與卵巢是否有病變,同時評估子宮卵巢成熟度。
腦部核磁共振/磁振造影:針對年紀較小的患者,或是有噁心、頭痛、眼睛看不清楚的孩子,安排腦部掃描來排除腫瘤造成的性早熟。
延伸閱讀:
得到性早熟就一定要治療嗎?
是否需要治療,取決於以下三點
- 孩子對於第二性徵的接受程度
- 性早熟對於身高的影響
- 家長、孩子對於身高的期望
家長和孩子可一起討論:月經早來能否自行處理?身高若受到影響能否接受?當醫師判斷性早熟將會導致身材矮小時,是否期望以針劑治療?
性早熟無論治療與否,父母、孩子、醫師三方都必須充分溝通性早熟帶來的影響與應對策略。
如何預防性早熟?
- 避免肥胖與過重:肥胖是性早熟最明確的成因,均衡飲食,適度運動,控制好體重,就能大幅減低性早熟的機率。
- 少吃保健營養品:從天然的食物中,均衡攝取各類營養素,避免長期且大量食用標榜促進成長的保健食品。
- 不擅自服用中藥:藥材行自製的轉大人配方,不適用於當代的孩子,如需以中藥調理,務必諮詢具有執照的中醫師。
- 避開環境荷爾蒙:飯前勤洗手,多喝水,配合規律運動出汗,有助於環境荷爾蒙排出體外。避免讓兒童使用大人的香氛保養品與洗潔用品。
性早熟就一定長不高嗎?
並不是所有性早熟的孩子最後身高都會矮人一截,多數性早熟的女孩與男孩,只是發育時間略早,最終的成年身高不會受到影響。然而,若孩子罹患性早熟的年紀特別小、性早熟嚴重度進展特別快,且沒有及時治療,孩子的身高才會受到負面影響。
當孩子被診斷為性早熟,持續由兒童內分泌科醫生追蹤最重要。有些孩子因故未能持續追蹤,等到再回診時,初經已來,生長板因為性早熟的關係早已閉合,讓人惋惜。持續讓醫生追蹤性早熟,監測孩子的發育步調,評估性早熟的嚴重度,孩子就能順利克服性早熟,健康快樂的長大!
剛剛好醫師畫重點
- 女孩 8 歲前,男孩 9 歲前出現第二性徵,就符合性早熟的定義。
- 男女性早熟發生的比例,大約是 1:10,女孩性早熟的發生率是男孩的 10 倍。
- 女孩性早熟最初的症狀為 8 歲前乳房發育,乳暈略為浮出,且乳暈下觸摸到硬塊。
- 男孩性早熟的症狀則是 9 歲前睪丸體積變大超過 4 mL 或長徑超過 2.5 cm。
- 治療性早熟最直接且有效的方式,就是使用「性早熟抑制針」(性釋素類似物 GnRH analogue)
- 若孩子的性早熟並非由腦部驅動的「中樞性性早熟」,使用性早熟抑制針,並沒有辦法抑制發育。
- 提早發育導致身材與眾不同的心理壓力,以及成年後身材矮小,是性早熟兒童必須面臨的問題。
- 非腦部因素造成的性早熟則稱作「周邊性性早熟」,例如:腎上腺腫瘤、睪丸腫瘤、卵巢囊腫,或孩子誤食含有雌激素的藥物、塗抹到含有雌激素的乳液等
- 帶孩子到性早熟門診檢查時,醫師會檢查身體概況、安排骨齡檢測、檢驗血中荷爾蒙、安排超音波評估子宮卵巢發育狀況。
- 性早熟不一定要治療,但一定要長期讓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追蹤,以防性早熟突然惡化。
- 性早熟是否需要治療,取決於 (1) 孩子對於第二性徵的接受程度,(2) 性早熟對於身高的影響,以及 (3) 家長、孩子對於身高的期望
- 避免肥胖與過重、少吃保健營養品、不擅自服用中藥、避開環境荷爾蒙,做好上述四點,就能預防性早熟。
找兒童內分泌醫師,進一步諮詢
參考資料
- Latronico AC, Brito VN, Carel JC. Causes, diagnosis, and treatment of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.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. 2016 Mar;4(3):265-274. doi: 10.1016/S2213-8587(15)00380-0. Epub 2016 Feb 4. PMID: 26852255.
- Klein DA, Emerick JE, Sylvester JE, Vogt KS. Disorders of Puberty: An Approach to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. Am Fam Physician. 2017 Nov 1;96(9):590-599. PMID: 29094880.
- Luigi R. Garibaldi and Wassim Chemaitilly. Disorders of Pubertal Development.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, 21st Edition, Ch.578
- Frank M Biro, MD, Yee-Ming Chan, MD, PhD. Normal puberty. In: UpToDate, Post TW (Ed), UpToDate, Waltham, MA. (Accessed on Jan 03, 2022.)
- Julieana Nichols, MD, MPH. Normal growth patterns in infants and prepubertal children. In: UpToDate, Post TW (Ed), UpToDate, Waltham, MA. (Accessed on Apr 11, 2022.)
- 中華民國兒童生長協會-兒童中樞性早熟衛教手冊
歡迎社群分享。如需全文轉載編輯,請與我聯絡 Dr.GrowUp@gmail.com,禁止修改文章內文,禁止商業使用,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。黃世綱醫師保留著作權
© Shih-Kang Huang all rights reserved